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沿黄省区协同联动,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11月2日,在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期间,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济南市召开。
论坛由省工信厅副厅长孔庆成主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省科学院、潍柴集团、多氟多集团有关负责同志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分享了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制造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思考。
论坛上,《黄河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对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对黄河流域各省份工业化进程、“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估,并就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工业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比。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对《白皮书》进行解读,并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给出四点建议。一是保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有效预防过早“去工业化”;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三是以企业满意为中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四是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开拓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宗良博士通过远程视频发表演讲,就积极应对新机遇指出六个发力方向:第一,要协同构建黄河流域经济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积极打造黄河经济带产业走廊,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第三,协同建设黄河经济带统一大市场、大流通;第四,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五,推动黄河经济带旅游的联合开发;第六,高度重视黄河经济带的国际合作开发。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流域内各省(区)不断深化结构新型改革,区域产业升级效果明显。对于深化区域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提出六点建议:一是需实施全流域一体化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二是强化水土资源和环境容量制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分区、分级、分类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道路;四是着力推进国内大循环,加强各省区、上中下游、城市群间的联动发展;五是着力加快国际大循环,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六是强化和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集聚辐射作用。
“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属于碳排放量前9位大省,属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地区和资源型地区’,这几个省份决定了黄河流域的碳达峰时间。”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指出, “高端制造业要承担起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任。黄河流域能源相关的两高产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发展。沿黄主要省份和全国要在2029年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其它沿黄省市宜早则早,宜晚则晚,有所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潍柴动力工匠研究院院长王健、多氟多集团董事长李世江等企业代表,以制造业数字化变革为议题,分享了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践经验。
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重要的平行论坛之一,该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黄河流域各省工信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和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来源:山东工信、信息化时代